往往是隋军的马槊刚刚劈下,不及抽回的时候,身前便蹿出三四个持刀握盾的义军砍马腿、拽甲袍,也不管身畔刺来的刀枪,哪怕只剩下一条胳膊,半条残腿,也支撑着与隋兵同归于尽。
“撤!”
卫文升站在刁斗上凝视着阵前的疯狂,已骇得面如土色,颤抖着自牙缝里挤出了一个字。传令兵正要挥旗,卫文升却再次开口:
“换步兵上,命令骑兵交替回撤。”
训练有素,绝对是评价隋朝正规军最合适的字眼,命令下达不消一刻,前沿陷入敌阵的骑兵已经让出了一条宽大的正面,铁人铁马也撤得干净。
只是,义军锋线上的士兵还不待有所喘息,上千支近距离攒射而来的弩矢、雕翎便猝然而至,“噗噗”声迭然而起,原本还勉强有些形状的方阵顿时裂出了巨大的狰狞缺口。
“杀!……”
养精蓄锐了半晌的隋军步兵呐喊着扑向了缺口,手中的长槊、陌刀整整齐齐地向面前的义军兵士们招呼。
对面义军阵型顿时一滞。一阵金鼓声响奏起,义军将士也不迟疑,恨恨地散开后退,只是手中的枪槊仍不忘前指,迅速地通过了袍泽们刚刚抛洒无尽碧血的狭窄区域。
见此情景,隋军步卒们顿时欣喜若狂,脚下的步伐轻快了几分,混杂在队列中的弓弩手还不忘向退去的义军射上几箭。
只是,百步的距离转瞬即到,隋军还没待撵上撤退的义军后卫,就见义军松散的队列在不远处,再次连成了一条条密密麻麻的墨线,重新汇成狂潮,反扑回来。
紧接着,碰撞、倒地、践踏、挥刀,鲜血四溅。每个人都重复着同样的机械动作,杀人或被杀。
远远看去,两块巨大的方阵仿如两块土黄色的磨盘,转动着、翻滚着,反复碰撞,一点点失血,一点点缩小。太阳西斜时分,隋军方阵终于瓦解,散成无数狂奔的黄点,长长的义军阵列尾随其后,直奔金谷而来。
与此同时,洛阳城北,因兵员损失大半而被闲置的游骑兵营内,却有着与战场完全不同的景象。矮小的帐幕之中,满满地塞着十几个壮硕的汉子,一起聆听着斥候传来的消息。
“敌我两军苦战一天,至日落时分,卫文升不敌败退……”
听到这里,帐中立时响起了一阵唏嘘感慨,什么“杨尚书英明神武”,什么“关中兵都是软柿子”之类的叫嚣,一下子掩过了斥候的声音,只听一人不悦地咳嗽了两下,众人方才醒悟,对视了几眼,红着脸低下头去。
“尚书大人以骑兵追击,不料,将至金谷口时,突然自谷口两侧扑出数以千计的腰开弩手,发箭攒射我军队列,贼军骑兵也反身猛攻夹于谷口进退不得的我军。尚书大人死战得脱,前军一千五百骑兵却尽陷敌手,杨将军以身殉之。”斥候说到此处,已有些慌乱。
听话的众人更已呆若木鸡,原以为近五万步骑必然可将卫文升这颗钉子拔除,没想到羊肉没吃到反惹一身骚气,精兵劲卒损失近半,前路实在渺茫了。
不过,好奇心大的人总是有的,正当众人满怀心事地为自己操心时,一个声音插了进来:
“哪位杨将军殁了?贼军又如何在谷口埋伏?”
斥候抬头看去,见是总管刘嵩,急忙小心回答:“是杨积善将军,虽身体不适,却冲锋在前,不察之下,自谷口两侧掘壕藏身的贼兵突然蹿出,不到三十步的距离,身中二十余箭……”
“这样啊……你辛苦了,且去歇息吧。”
说着,刘嵩挥了挥手,也不看众人,只自顾自地发起呆来。兵将们不明所以,也只好陪在一旁,却不知道刘嵩心中已然掀起了惊涛骇浪。
原本刘嵩还寄希望于李密知晓形势后献策改变历史,可现如今,杨玄感仍是一败涂地,只等屈突通南下合围,便已彻底绝了生路。无论如何,自己的命运必须作出抉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