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崔乾佑冷笑一声。
“末将是否……再去探探?”
“滚。”
王承嗣不耐,将那哨探踢了出去。既然已经上过一次当了,他自是不会再上第二次当。
渐渐地,情报更多,他们也从这其中拼凑出了长安的补给情况。
“不难猜,必是从秦岭运粮来的。”
“我们去这里。”
崔乾佑指向他在地图上的标记,那里有歪歪扭扭的三个字写着“少陵塬”。
解县。
王缙既然来了,见过了薛白之后还特意去见了薛白带来的一批官员。他用这些人治理太原,才算是彻底倒向北平王一党。
这批官员都非常年轻,其中,元结、颜季明,王缙是认识的,其余者王缙虽然不识,却也稍稍听过他们的才名。
“这是常衮,天宝十二载进士,原任太子正字,如今或可在太原县任一个主簿。”
“见过王少尹。”
“我在报纸上读过他的诗,写得甚好。”王缙随意评价了一句,又向薛白道:“北平王办报纸,也不知发现了多少天下英才啊。”
“是。”薛白并不谦逊,似说笑一般道:“因这报纸,天下英才尽入彀中。”
王缙因他引用太宗皇帝的话而略感尴尬,不敢回答,又看向另一人。
“第五琦。”
薛白遂继续引见了一个年过四旬,沉稳寡言的中年男子,道:“开元十四年明经入仕,任过不少重职,曾助韦坚开通漕运。后被牵连,贬为须江县丞,前些年我举荐他回朝中任官,此番随元结至太原当个支度副使,必能对王少尹多有助力。”
王缙一看,第五琦虽屡经贬谪而官位不高,却透着一股强干威严之气,便知此人不简单。
方才的常衮只是个刚入仕的年轻人,王缙还不放在眼里,此时却意识到薛白安排到他身边的都是厉害人物,可见其控制太原府的决心。
“见过王少尹。”第五琦为人十分耿直,上前见了礼,便道:“我之所以到河东,乃是向北平王毛遂自荐。今国事之重在于平叛,而平叛之师需有钱粮。我以为,除了江淮之外,现今唯有榷盐以充军费。”
“不急,不急。”王缙能感受到第五琦的强势,摆了摆手,笑道:“上任了再谈。”
薛白适时表明了对这批官员的支持,道:“长安的粮食不能只依靠蜀郡,还需从河东支援,平叛之后势必要改革税制。你们到任以后,务必开始丈量田亩,借着这场叛乱,把豪绅世族隐匿的人口归户。你们都还很年轻,眼光需放长远,建功立业的机会远不止在于平叛,在于改革积弊。”
当然,依眼下的势态,叛乱已有马上就要平定的趋势,造成的影响还不算严重。相应的,之后的各种改革也可做更充足的准备,不必太过激进,以减少革新过程中的阵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