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章紫怡走好莱坞的关系,直接空降剧组拿下了女一号。
若非如此,前阵子李兵兵也不会那么生气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的缘故。
几乎同期上映的另一部二战大片《黄石的孩子》也高开低走。
即便罗杰·斯波蒂斯伍德的导演水平不低;
即便这是一部讲述华夏抗日时期的战争故事;
即便有周闰发、杨紫琼等人的倾情出演;
但电影上映之后依旧高开低走!
而观众的评价也都惊人的类同:
比如“故事很感人,但导演有点不会讲。”
比如“故事不错,但编剧很烂~~”
更甚至有些资深的影迷直言道,这就是一个外国人拍的中国往事!
虽然这部电影拍摄的十分用心,无论道具、背景还是服装都看得出下了很大的功夫,大片该有的因素都有,战争、爱情、人性的对立与冲突。有几个片段也确实拍的很感人。
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不尴不尬、不伦不类。
这是很多观众最困惑的,也是《黄石的孩子》票房高开低走的最根本的原因。
……
院子里,从电影院回来之后江哲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说来也是同期的两部合拍大片扑的太厉害了,故此宁皓和江哲也忍不住去一探究竟。
然而在真看过一遍之后,两人也是满心疑惑。
毕竟导演却是用心了,电影也没省钱,演员也都是实力派。
但为什么偏偏电影拍出来就是味道不对呢?
沉默许久之后,宁皓忽然感慨道:
“或许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根深蒂固吧!”
此言一出,江哲沉默片刻之后顿时也忍不住微微颔首。
确实,很多认知上的差异不是一部电影就能抹除的。
比如以前江哲总以为美国人富有探险精神,容易对未知的国度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是接触的层面越广,见识的东西越多之后,他发现最保守的其实就是美国人。
大多数的人终其一生都未出过自己居住的城市,压根没有意愿关心万里之外的陌生土地,就算有也只是出于猎奇:
小脚长辫子的黄种人,三叩九拜的大礼,独轮车小轿子宽扁担等等。
诸如此类的偏见,就是他们眼中的华夏。
他们沉迷于这些意象中,自以为是地认定自己已经见到了真实的华夏。
即便是像罗杰·斯波蒂斯伍德这样对华夏抱有善意的导演,鼓足勇气来到华夏,踏上他心中的蛮荒之地,最后在见识了如今的华夏之后,承认我们确实与过去不同了。
但有一样东西始终没有改变——那便是从骨子里透出的高傲。
这甚至不算是种族歧视,而是一种强者对弱小的习惯性轻视。
永远高高在上,永远一副同情施舍的面孔……
这种心态极为微妙,或许连导演自己都没有察觉。
但是当他拍摄《黄石的孩子》时,这种心态却在不知不觉的充斥在电影中。
如此一来,如今的中国人自然会觉得不适应。
毕竟早在1949年,教员就已经向世界庄严的宣告: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想到这里,江哲顿时忍不住由衷的感慨道:
“合拍片就是个大坑,以后咱们还是尽量躲着走吧!”
一部《功夫之王》一部《黄石的孩子》
二者都是中美合拍,也都是大咖加盟,可最后却无一例外高开低走。
此中原因,并不是一两句巧合可以解释的。
至少在江哲没有研究清楚之前,打死他都不会碰合拍片了。
然而在所有人都遗忘的角落,《三国之见龙卸甲》剧组却欲哭无泪。
因为比扑街更伤人的是,所有人都彻底无视他了。
即便上映前剧组按照港圈的惯例各种操作,可是几乎没有谁关心了。
尤其电影方一上映,圈钱的本质被网友在网上揭开之后,这部三国题材的史诗大片渐渐的就消失在影迷的视线里了。
真正的是,连扑街都扑的悄无声息……
83中文网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