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五十 给文明以传承

一个晚上,雒阳城内的人们有的偃旗息鼓,有的燃起斗志,在这个天下局势尚未完全平定下来的关键时刻,新的风暴居然又在酝酿之中了。而处在风暴中心的刘备却有点没心没肺的感觉,和贾诩、荀攸商量完了事情,便躺下呼呼大睡了,从晚上一觉睡到大天亮,睡得非常舒服,一早起来神清气爽,然后就是饥饿难耐。昨天的宴会喝酒多,吃菜少,来不及吃几口菜,敬酒的一个接一个排着队来,肚子是喝酒喝饱的,根本没吃什么东西,一觉醒来,刘备感觉自己饿的能吃一头牛。好在昨天晚上喝多了的人一点也不少,喝吐了的人也为数不少,火头兵们很有先见之明,早上弄得除了醒酒汤,还有一些比较填肚子的主食和硬菜。刘备于是弄来了半锅子汤饼,又搞来半锅子煮羊肉,一边吃汤饼一边吃羊肉,吃得稀里哗啦满嘴流油。东西吃干净了之后,刘备拍拍肚子,满足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始安排下午献俘仪式的事情。袁绍虽然搞出来的势头比较大,但是袁术是袁家嫡子,地位更高,象征性更强,所以朝廷更在意袁术被俘虏的事情。袁术被抓住以后就被五花大绑起来,嘴里还塞了一块破布,来雒阳的方式是坐在囚车里面拉着来的。为了惩戒他,刘备还安排士兵吃肉的时候就在他的周围吃,让他闻到肉的香气,能看到肉,但就是吃不到。这对于自幼锦衣玉食的袁术来说,这实在是一种残酷的折磨,也只有刘备想得出来这种残酷的折磨。据说中途让袁术喝水的时候,看守给他把塞嘴巴的布拿了下来,袁术就看着肉发出了一阵感慨。“苍天无眼啊!!袁公路也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吗?”一边感慨,一边咽口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烤羊肉。当然,直到最后他都没有吃上一口羊肉,因为他是俘虏,他不配,他只能看着押送他的士兵吃,而他什么都吃不到。袁术被折磨得够呛,到了献俘仪式的时候,整个人已经麻木了。在群臣的注目之下,袁术被判处车裂之刑,而三百多袁氏族人被判处全部处斩的刑罚,一个都没有被宽恕。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袁氏族人还在哭泣求饶,希望天子能够饶他们一命。而袁术一开始没有求饶,只是一脸的麻木,直到脖子和四肢上都被系上了绳子的时候,袁术似乎才感到恐惧,一边挣扎一边大声求饶,希望天子能够饶他一命。其实这么搞挺没排面的,调子起那么高,宗王都搞死两个,他们能活下来就奇怪了。没人反对处死袁术,哪怕之前和袁术喝过酒跳过舞的家伙也不会出言为袁术说哪怕一句好话,都盼着他死,想看看他五肢喷血的名场面,然后记一辈子。对此,刘备没什么兴趣,在袁术哀嚎惨叫的时候,他闭上了眼睛,等肢体断裂的声音传来,他才睁开眼睛,看着场面上血肉模糊的场景,微微摇了摇头。再怎么嚣张的人,沦为阶下囚之后,都是很惨的,之前地位越高,死得就越惨,这似乎是千百年来身居高位的人们的宿命。不管家族延续多久,都一样。整个历史中似乎只有老孔家一家能够绵延久远,免于被清算,其他家族甭管延续多久,到最后,都免不了出现一代不肖子孙,然后举族覆亡。门户私计到头来,就是一捧黄土,三百年四百年五百年的嚣张跋扈,到最后,也还是一捧黄土。当然了,人家已经有好几代人享受过了,值了,就算死了,也算是后人为先人买单,没什么大不了的。孔家只有一家,别无分店,其他任何家族都不要妄想能够复制孔家的传奇,而且人老孔家也有本事啊!人家生存技能点满,身段柔软,薛定谔的节操,面对谁都能跪得下去,跪的顺畅,管你是谁,管你啥出身啥人种,就没有老孔家不敢跪的。老孔家几千年风云变幻不动如山,靠的就是一个【你敢赢我就敢跪】,平心而论,这很容易吗?所以刘备才觉得没意思,很没意思,因为他觉得再怎么无耻的人,都很难做到老孔家的地步。总有人喜欢把家族和文明绑在一起,觉得传承家族就是传承文明,但是需要靠一个家族传承才能传下去的文明,得多狭隘啊。能把文明传下去就可以了,至于家族,是无关紧要的。不过想要把文明传承下去,是很困难的事情,历史是文明史,也是战争史,战争可以摧毁一切文明,所以想要在无数的战争中保存文明,需要的是不亚于老孔家生存技术的技术。袁术五肢分家以后,刘备在处理日常事务的时候就在设想,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把文明更好的传承下去。就他有限的记忆来看,他曾经生活的那个时代虽然也传承了很多文明,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还是有非常非常多的文明载体消失在了战火之中。比如本该发生的东汉末年的雒阳大火就摧毁了太多太多的文明载体,比如刘备曾读过的蔡邕等人着作的《东观汉记》,就散佚了绝大部分篇章。对于这件事情,刘备是不高兴的,他不喜欢这些文明的印记被野蛮的战争毁掉,所以他想要把这些东西全都给保存下来,传于后世,让后人能更多的了解一些曾经发生的事情。往前追,还有孔子删书的事情,还有秦始皇焚书的事情,都摧毁了不少文明的痕迹,往事已经难以追溯,那么至少要从眼前开始,让能保存下来的东西都保存下来。他避免了雒阳大火的发生,保存了这座古城,但是他能保证自己活着的时候保存好这些东西,却不能保证自己死了以后这些东西不会被什么野蛮人给毁掉。所以思来想去,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记得,熹平年间的时候,为了尝试平息今古文异议,刘宏曾经吩咐蔡邕等人雕刻五经家法在石碑上,公之于众。后来虽然没能平息今古文之间的争论和今派古派内部的纷争,但是熹平石碑却凭借过硬的材质而一直存续到了现代还留有部分。刘备觉得,如果以自己手上的权力征调大批石匠,花费一些人力物力把当前一些重要的官方孤本藏书给刻成石碑,然后做一番处理,深埋于地下,或许就能在风云变幻的数千年历史长河之中,将这些无法存在于后世的珍贵孤本保留下来,给后人留下文明的印记。如此,当后人发现这笔文明财富的时候,一定会非常高兴的。他觉得这样做应该是很有意义的。说干就干,在他人忙于阴谋诡计、工于心计之时,刘备从大将军府发布命令,要在雒阳招募熟练石匠,给予比较优厚的待遇,签下长期雇佣的合同。接着,刘备又亲自前往东观,找到皇家藏书负责人,说明来意,表示自己要把皇家藏书全部雕刻在石碑上,所以需要时不时的借阅这些孤本出去。东观的官吏对刘备的这一行为感到非常疑惑,但是他们不至于在这种事情上为难刘备。大汉没什么书是刘备借不走、看不了的,就算他一借不还,也无所谓。整个十月,刘备除了整军备战之外,就是在折腾这些事情。他在雒阳城外专门修了一个院子给石匠们居住,到处采集优质石料给他们,让他们雕刻孤本书籍在石碑之上,时不时的还要亲自去视察他们的工作。然后就是选址,挑选合适的能够埋藏这些石碑的地方,将这些文明的印记全都保存起来,留待后人发掘。作为当朝大将军,刘备的一言一行都在无数人眼里,一言一行都会被无限度的放大,做出各种解读,但是对于这件事情,没人知道刘备的目的是什么。找一群石匠雕刻书籍在石碑上,几个意思?是要重新搞熹平石经的事情吗?与今古文之争有关?一开始还有些人比较紧张,到处打听刘备做这件事情的目的,但是很快他们得知刘备没有刻意针对某些书籍,而是所有能得到的书,他都要让人雕刻,甚至于一些闲杂书籍都照刻不误。那些闲杂书籍有什么雕刻的必要吗?这就让一些人感到非常费解。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