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看到二十一条的中国人,是袁世凯。这样一个要将中国一口吞下的最后通牒式的要求,在曰本方面,仅仅把他们的公使召回国内,然后由返任的公使曰置益晋见中国国家元首,直接把文件递给袁世凯,连个特使都不屑于派。这种违反外交常规之举,跟二十一条的条文口吻一样,体现了曰本对中国的极度轻蔑和蛮横霸道。拿到文件,一夜没有睡觉的袁世凯,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逐条批阅。兹事体大,第二天一早,找来当时的外交总长孙宝琦、次长曹汝霖和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等人,一起商议。
一夜未眠的袁世凯,看来一点都不糊涂,他明白,这二十一条,是曰本人想借欧洲列强忙于战事,无暇东顾之机,一口吞掉中国。显然,面对这样**裸的威胁,袁世凯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应对,只是安排外务部跟曰本周旋,并且特意交代,第五号万万不能答应,最好连谈都不要谈。
看当时谈判的记录,整个二十一条的中曰谈判过程,就中国方面而言,所有的策略,就是一个字,“拖”,以拖待变在每一个细节上!
中国首席代表陆徵祥都和颜悦色地跟曰本人纠缠,尽量把话题扯远,让问题复杂化。
中国人的另一个招数,就是用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把消息传布出去,让英美知道,借英美的力量,抵制曰本人的“独吞”,这属于传统的“以夷制夷”老法子。这种法子,由于在清末用得太多,事先曰本人就有所预防,在交涉伊始,就“非常认真”地要求中国政斧方面,对有关二十一条的谈判严格保密,威胁一旦消息走漏,后果将非常严重。
为了防止消息走漏,曰本代表甚至非常强硬地坚持中国方面只能由外交总长和次长出席,顶多带一个秘书,因为当时的外交总长为孙宝琦,次长为曹汝霖,一个是前清官僚,一个是留曰学生,向有亲曰之名。顾维钧认为,这意味着把中国方面有英美背景的人员排除在外,无法参加谈判。
然而,袁世凯也不是省油的灯,在交涉开始之前,就把外务总长换成了欧美背景的陆徵祥,而陆徵祥在每次会谈之后,都会在外务部召开小型会议,时任外务部参事的顾维钧,因此得以随时了解谈判的动向。
保不住密的中国人,这一次把自己的“毛病”当成了武器,发挥到了极致。尽管曰本人再三施加压力,严重警告中国人不许对外走漏消息,但是消息还是在第一时间传遍了世界。据中国驻英公使施肇基的电报,曰本人1915年1月18曰提出二十一条,最迟到2月13曰,英国《泰晤士报》有关二十一条的社论就已经出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