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守臣奉旨割地,必然会成为后世史书上洗刷不干净的奸臣。
但不割两淮和两浙,就要亡大宋。
聂山、王矪没得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出发。
两位相公还没有走出南阳府,黄州、滁州相继陷落,扬州又遭同军围困的急报便送到了临安。
形势急剧恶化,少宰兼中书侍郎唐恪和门下侍郎耿南仲匆忙入宫求对,进言:
“百姓困匮,养数十万兵于京城下,朝廷哪来的粮食供养他们?且兼既以议和,使同军知朝廷集兵阙下,宁不激怒?”
上次诏令勤王的结果已经给赵桓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人就没有做过能聚数十万勤王大军于临安城下的美梦。
能赶在同军攻入南阳府之前,来个一两万勤王兵马,他就要烧高香。
不过,唐、耿两位相公的话也确实提醒了本就没有什么定力的赵官家。
既然已经决心议和,做就要做彻底。
如其指望这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赶到,来了也不能打仗的勤王兵马壮胆,还不如一兵不要,以证明自己的乞和诚意。
就算正乾皇帝还是不同意议和,凭这番不对抗的态度,好歹也能证明自己的忠心。
赵桓在想着自己的忠心,已经赶到郑州的赵构也在想。
当日,赵桓便再次下诏,各地兵马令毋得妄动,如已起发,皆于原来处分屯。
赵构上次受命出使大同帝国乞和,是经最近的开封府进入大同境内。
结果,使团才到鄢陵县就被巡逻的同军官兵扣留,关了好几天后便给赶来回来,任务直接失败。
现在的形势更加危急,若是再失败一次,同军也许已经打到了临安城下,届时便没有机会乞和了。
赵构乃决定换条出使线路,改由郑州北上,冒险渡过黄河,直接进入河北路的卫州试试运气。
大宋太傅康王的运气显然不够好,使团才过新郑县,就看到了三三两两慌张跑路的溃兵,并从他们嘴中得到了一个坏消息:
怀州同军突然攻入孟州境内,已由汜水关渡河。
京西提刑许高统兵防御洛口,得知同军将至,望风而溃。
先天不足的大宋王朝在地理上一直没有得到对游牧政权的天然屏障燕云十六州,军事上又屡屡败于契丹铁骑,而对唯一的天堑黄河有着病态般的执着。
为此,其朝廷百余年来持续投入巨量人力物力,围绕黄河干、支流营建了大量防御性设施,寄希望于以水阻兵。
甚至不惜违背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强行令黄河改道,因而造成数次超大洪水,由此毁掉了自古就出强兵的河北大粮仓。
事实上,早在百年前的澶渊之战中,契丹人就曾轻易突破黄河防线南下。
而先取得河北和京东的徐泽建立大同后,黄河防线大宋来说更是鸡肋一般的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