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大军压住了围城的同军,阳曲城之围暂时解除,张孝纯立即命兵卒搬开封堵城门的砖石沙袋,随即率城中文武出城慰问王师。
其实也没什么好慰问的,被同军围困了两个月,阳曲城中什么都缺,军民连饭都吃不饱,反而需要援军救济。
而且,不说大宋以文驭武的传统,单论官职品阶,张孝纯和王禀也要高出种师中不少,后者也不是居功自傲的性子,当即迎了上来。
种师中表示不敢劳张相公出城,坚持要自己带麾下部分将领进城聆听教诲。
张孝纯做事干练,也不废话,直接让王禀在城门外讲解了同军围城两个月期间的历次大战过程,并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认为李逵以阳曲城为饵吸引朝廷大军来援。
这一点与种师中之前的猜测不谋而合,其人便将四路援军同时北上,西线三路人马成功围住同军主力的种种蹊跷说了出来,以寻求张孝纯和王禀的意见。
长期被围城中,消息隔绝,张孝纯和王禀到现在也不知道同军究竟在河东路投入了多少人马,也就提供不了多少有用的情报。
但以王禀对李逵和同军的了解,还是能做出一些判断的。
其人认为西线非常不对劲,援军能够围住清源县和阳曲城能坚持这么久不陷落是一个故事——肯定是李逵故意为之。
王禀说得很委婉,提醒种师中务必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小看同军的攻坚能力,随时做好应变准备。
而张孝纯的话则更直白,宣抚副使认为大宋在战略上全面被动,即便这次朝廷大军能将敌人驱逐出太原府,也只能解一时之困。
只要代、忻两州和河北、京东路掌握在大同手中,太原府和开封府任同军来去自如的形势就无法改变。
其人表示自己马上就向朝廷上疏,建议迁太原府部分百姓南下,以减少朝廷粮草转运的压力,并等战后重新构建太原府防御体系。
张孝纯还建议种师中若遇战局急剧变化,不必考虑阳曲城的安危,以援军的安全为主,千万不要有任何顾忌。
二人的建议加深了种师中心中的不安,李逵在河东路设下这个局越来越明显了,其人却越来越迷糊,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可屁股决定脑袋,有些事明知不可为也必须为。
张孝纯、王禀站在大宋朝廷的角度考虑这一战的军事风险,种师中作为大军统帅当然也要考虑这一点,但他还要站在将门的角度考虑其中的政治风险。
大宋将门联手逼迫教主道君皇帝出兵时,就已经背上了沉重的政治包袱。
这一战赢了自然能增强将门以后说话的嗓门,可要是输了呢?
所以,即便情况不明,即便明知道李逵在设局,其人也不能退。
就算不能打出一个大捷,也至少要将同军驱逐出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