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大力整顿到此时已经渐渐有些**涣散的皮室军,规定三日小训,五日大训,天天要出操,训练骑射。
又打压了一批国内豪强贵族,安抚辽东女真,出兵攻打叛乱的北方部落,镇压各地起义。
同时大力发展国内工商业,积极与宋国进行贸易往来,促使国内商贸繁荣。
辽国在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措施,让原本日益衰败的大辽颇有些起死回生,重回巅峰的趋势。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辽国也是搭上了大宋经济飞速增长的快车。
双方取消贸易壁垒,正常情况下,肯定是经济更强大的那个国家占便宜,很容易出现贸易顺差。
但实际上辽国的商业也不是特别弱,本身国内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手工制造能力。
再加上两个国家都是农业国,又不是工业国,很难达到倾销的目的。
因此大宋这边的书籍、工艺品、瓷器、茶叶、犀牛角、香料在辽国畅销的同时。
辽国那边的人参、兽皮、金银器、辽瓷、牛羊、丝绸、羊毛衣等商品在宋朝也很受欢迎。
甚至很多如马匹、皮裘之类的商品本身就是辽国官方在卖。
这为辽国带来了大量的收入。
耶律宗真手里头有了钱,可以对国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还从宋朝军队那里买到了手榴弹、大炮,再从宋国商人那购入硫磺,进行火器仿制。
而除了上述这些以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耶律宗真取消了四季捺钵。
四季捺钵是很有政治意义的,辽国国土面积太大,且大多数都是平原区,如蒙古草原,东北平原等等。
为此辽国皇帝四处游走,一来可以震慑诸多部落,二来也是为了保持游牧民族“秋冬讳寒,春夏避暑”,随水草畜牧的生活习俗引入到政治管理中。
这样辽国皇帝就可以亲身示范,教育其族众不忘立国之资的铁马骏骑本色,保持一支能纵横驰骋的劲健骑兵,与中原王朝相抗衡。
但这个习惯虽然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却非常耗费国力。
因为皇帝到处走,会带上所有的大臣以及三十万军队,这些军队走到哪吃到哪,粮食补给不是靠后勤,而是靠地方的各个部落进贡。
结果就造成了地方各个部落持续衰弱,到辽国中后期,大量地方部落不满被辽国剥削,揭竿而起,造成辽国崩塌。
所以本质上来说,四季捺钵就是辽国削弱女真、蒙兀、渤海、室韦、奚人、阻卜等其余各非契丹族部落的政治管理,同时还能带动一定的军事发展,对契丹族来说是大有益处。
可如今随着辽国大败,国内政治局势非常不稳定,如果继续对国内的各个部落采取镇压的方式,很有可能形成反弹,甚至联合宋国对辽国进行反扑也说不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