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赵骏在的话,估计不会搭理他们,直接让皇城司的人把那些该死刑的人拉去东城外砍头就是了。
但吕夷简那帮人还是得讲点官场规矩,没有这么蛮横。
于是乎晏殊出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告诉三司衙门这边,之所以对那些人死刑,是因为他们贪污**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大宋可以刑不上大夫,但问题是只能针对那些犯事不太严重的官员可以从轻发落。
比如小小的贪污一点银钱,或者动用一些特权,搞点私人经商,打击竞争对手之类的玩意儿,减免些刑罚也不是不可能。
唯一的条件是不能弄出人命。
正所谓人命大于天,这是自古不变的正义口号!
如果你害死了几万百姓,最后却宽大处理,那朝廷的威严和颜面何在?
所以为了朝廷的脸面着想,这些人必须死刑。
晏殊这个说法是站得住脚的,但当时三司魔怔了,就是不松口。
之后政制院下了绝招。
他们让一些人放出三司对重大犯官包庇的风声。
欧阳修知道后,勃然大怒,立即写了文章在报纸上猛烈抨击了三司这样的行为。
双重舆论引导下,引发了巨大的舆论风暴。
早朝上也进行了议论。
他们针对是所有士大夫都能从轻发落,还是只有没弄出严重后果的士大夫可以从轻发落进行了激烈辩论。
最终在欧阳修等人的带节奏下,得出结论,就是“刑不上大夫”的确是大宋对士大夫的一种优待,但这不能成为士大夫无法无天,可以肆意妄为的理由。
若是士大夫们到处祸害百姓,到处残杀无辜,那对于朝廷的打击会非常大,造成的后果肯定也让朝廷难以承受。
所以“刑不上大夫”,必须是有限的,如果造成了巨大后果,就必须明正典刑。
当时场面上还是颇为壮观,大部分百官都属于那种看热闹的心态,以欧阳修、蔡襄、余靖等年轻正义之士,把三司骂了个狗血淋头。
就连赵祯都下场帮欧阳修他们说话。
百官们一瞧这情况,也是马上改变了吃瓜立场,纷纷指责起三司来。
说那些人能干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就已经不算士大夫,根本不配得到优待云云。
还有真正的士大夫就应该为官清廉造福一方百姓,而不是这样蠹国乱民等等。
这就直接把那些人给开除士大夫籍了。
钱正威、张揆、范讽三人根本顶不住这么大的压力,最后只能妥协,按照政制院的交代,把人给判处了死刑。
如此一来,朝廷收获了颜面,赵祯吕夷简他们能给赵骏一个交代,百姓得到了公道。
同时官员们也明白了“刑不上大夫”的底线在哪里,将来做事想必也会深思熟虑,有所收敛,不敢再像从前那样肆无忌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