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刘向

三、思想主张多元

(一)义理象数兼具

刘向的易学思想呈现出从义理阐发到象数灾异的转变。早期,在奏疏中,刘向对《周易》的征引主要注重义理方面的阐发,并不看重灾异思想。例如在《上封事》中,刘向主要借助《诗》《春秋》来劝说汉元帝灾异的发生源于宦官、小人的专权,对于《周易》的引用则从义理方面说明君子、小人之间的关系。

然而,在中秘校书的过程中,刘向看到《尚书?洪范》后作《洪范五行传论》,受此影响,他征引《周易》开始注重其中的象数灾异思想。在《列女传》《新序》《说苑》中,刘向对于《周易》的解释也表现出了义理阐发和象数灾异兼用的倾向。

刘向在易学中注重象数灾异思想的动因并非源自《周易》本身,而是与其本人杂有齐学的思想背景有关。刘向出身《鲁诗》世家,但学问中杂有齐学成分。萧望之、周堪皆有齐学背景,且当时齐学、鲁学的壁垒并不森严。刘向的易学思想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独特的多元性。

(二)读书治学理念

刘向主张学以益才,他在《说苑?建本》中引用子思的话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强调学习是增长才干的 “磨刀石”,要想增加才干就需要加强学习。针对西汉当时士大夫不学无术浮躁的风气,刘向规劝时人要重视学习,切勿懈怠懒惰。

他还主张驰而不息,在《说苑?建本》中,通过宁越与友人、梁丘据与晏婴两段关于读书锲而不舍的对话,提出读书治学要勤学不辍、驰而不息的治学主张。如宁越为免除耕田之劳苦,立志求学,苦读十五年,最终实现志愿;晏婴靠着执着进取的精神,成为齐国大政治家。

此外,刘向主张亲贤学问,认为读书治学要 “亲贤学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多亲近贤能的人,多向其学习并咨询请教,对自己的德行有所帮助。同时,读书治学还要多与他人切磋交流,如《诗经》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通过切磋琢磨,相互研究探讨,以取长补短。刘向的读书治学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四、历史贡献卓着

(一)着书影响深远

刘向的《新序》《说苑》《列女传》等着作对后世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新序》原为 30 卷,现存 10 卷,收录了大量先秦至汉初的历史故事和轶事。这本书不仅是重要的历史资料,更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提供了宝贵文献。它以故事劝谏皇帝,使其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实现善治。在文学史上,它丰富了汉代的文学记录,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其叙事风格和道德教化功能,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说苑》原本 20 卷,现存 10 卷,记录了汉朝及以前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其目的是通过对过去事迹的描述警示后人,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这部作品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人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道德观念提供了窗口。同时,它的文学价值也不可忽视,其故事的编排和讲述方式,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列女传》是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妇女事迹的传记集,全书共分七卷。它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女性史料,反映了汉代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和评价。在文化传承方面,它让后人能够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和价值观念。在文学创作上,其人物塑造和叙事手法为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提供了借鉴。

总之,这三部着作在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不仅丰富了文学和历史记录,也为后世的文学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古籍整理大功

刘向在整理先秦诸子古籍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书籍命运多舛,诸子百家书籍 “真伪纷争”“书缺简脱”。在这种情况下,刘向凭借自身的学识和地位,对先秦诸子古籍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其中,新编《列子》一书更是体现了刘向的卓越贡献。如熊铁基在《刘向校书详析》中所说,后世流传乃至我们今日看到的西汉及其以前的古书,其篇章、文字甚至某些书名都是刘向他们校定的。《列子》一书竟是刘向完全新编而成,他整理了已濒临亡佚的散乱诸子残篇。虽然现在这些诸子典籍十不存一,但刘向的努力使得先秦诸子的思想得以部分保存和传承。

刘向整理先秦诸子古籍,不仅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世学者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他的贡献功不可没,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和敬仰。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