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城内风起云涌的同时,孙子义率领军队包围中都之后,也有一些新的动作。
他知道凭眼下的兵力很难强攻夺取中都城,于是便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一边围城消耗城内的存粮、食水和各类生活物资,一边对本身的军队进行强化。
这是跟着孙子义北上的行动总指导员毛乐欣的意见。
他认为光复军在短时间内扩充了太多的军队,看上去战斗力增强了,实际上也不能这么说,搞不好短时间内大扩军对光复军的战斗力反而是一种削弱。
新加入光复军的士兵大部分都是燕云地区的本地人,虽然怀着对金国和女真人的刻骨仇恨,并且经历了思想教育,但是本身依然有着相当多的局限性。
他们需要进一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否则就以目前这种态势,跟着光复军一起打顺风仗或许还行,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很有可能就会想要回家了。
孙子义对此很感兴趣,支持了毛乐欣的建议,于是这个建议就被采纳,并且执行,由军队里的全体指导员一起负责,给新兵进行文化教育,顺便上政治课。
军事训练当然也不能落下,光复军的军官们需要对新兵进行尤为严格的军事指导,一应生活学习指标完全向光复军老兵靠拢。
于是乎,就在中都城下,就在金国的首都之外,光复军在围城的同时,开始了对新兵的训练和教育,准备将他们彻底同化入光复军这个大团体之中。
军队是最能同化人的,更别说这些签军多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服从性还是相当不错的。
中都城内外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而苏绝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太多。
和孙子义兵分两路之后,苏绝没有急着赶路,而是询问了一下跟随他的燕云本地人,拿着燕云地区的军事地图和本地人一阵摸索,摸索出了一条还算可行的路线。
苏绝认为,一路从陆上进攻,虽然说一定也可以成功,但是损耗一定不小,对后勤的要求也高。
眼下他所率领的军队的后勤并不能算多么优越,后方战事尚未停息,胜负尚未决出,过于依赖这种不稳定的后勤,恐怕会导致祸患。
所以苏绝决定另辟蹊径,打算依靠光复军优势水军,走水路直抵渝关。
争取出其不意拿下渝关,然后沿着长城内外进击,不断夺取这一段的长城,逐渐扫荡周围的金军军事据点,开辟一个新的根据地,自给自足。
这个计划还是相当可行的,而且光复军水军船只多,不仅可以载人,还可以运粮,后勤路线相对于陆路来说要安全得多,基本可以保证安全。
本地普通百姓当然对此乐见其成。
趁着这股浪潮,苏绝开始将收缴的猛安谋克户和女真权贵掌握的土地分配给他们原先的佃户和贫苦农民,登记造册,建设新农村,火速打造光复军的新根据地。
在这方面,苏绝做为苏咏霖一手带出来的精英,那是相当的擅长,相当的专业。
于是大量得到了土地的底层农民快速接纳了光复军,非常拥护光复军。
在光复军募兵筹粮的时候,他们也非常愿意把子弟送到光复军中参军,也愿意拿出自家的粮食支持光复军。
本地农民们被安抚下来之后,苏绝得以顺利发展光复军在这一带的势力。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苏绝带人一路向北,终于在燕山山脉之中看到了传说中的长城。
时隔二百多年,来自中原的汉人军队终于再一次的看到了祖先留给他们的长城。
依山建立,依靠山川河流之险要把神州之北成功护住的长城。
站在关城之上,苏绝伸手抚摸着那古老的砖石,心中百感交集。
“阿郎总是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咱们看到了长城,算是好汉了吧?”
苏绝看着身边跟随他的一批将领。
将领们也是人人激动的不能自己,在关城上摸来摸去,喜不自胜。
果然,失去的才是最好的,掌握的时候反而不太珍惜,眼下光复军的军官们看着关城,抚摸着关城上的一切,感受着失而复得的情绪,满心都是感慨。
二百多年了,来自中原的汉人军队终于回来了。
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覆灭金国的号角刚刚吹响,金国还没有覆灭,金国还有一定的实力,在河东,在关中,在辽东,金国依然有一定的统治基础。
所以现在绝对不是庆祝的时候,稍微感慨一下,就可以开始考虑接下来的行动了。
于是苏绝很快回到了渝关,站在渝关关城上,下令修缮渝关,准备防务,随时应对金国可能从辽东回援中原的军队。
此时此刻,苏绝的目光投向了东北方向。
“你知道渝关是何人所筑吗?”
苏绝询问自己的副将陆堂。
——————
PS:月末了,大家如果还有没用掉的月票,记得投给在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