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作良的劝阻让赵开山略有些犹豫。
赵光义北伐失败的事情他幼时也偶尔听人说起,基本上大家都是一边觉得唏嘘一边觉得这是个笑话,私下里嘲讽赵光义,认为他无能。
现在发生了几乎一样的事情,赵开山感觉自己如果一意孤行继续北上的话,的确会造成军心不稳。
而且年节临近,的确会有很多人想着过年和家人团聚,想着奋斗到头一整年总该和家人一起享受享受,而没有战斗的想法。
可要是不趁此机会巩固战果的话,万一北面苏咏霖和孙子义完蛋了,金军有大部队南下支援大名府,那么这么久的心血不是就都白费了吗?
这样的事情如何能接受?
赵开山犹豫不决之际,一个重要的情报传来,让他手忙脚乱之余,更是觉得心慌慌,乃至于有些恐惧。
之前,北面的确传来了消息,说金军有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兵南下平叛,对北方苏咏霖所部和孙子义所部造成巨大的威胁。
虽然不曾得到这两人的求援,但是赵开山也暗暗做好了这两人完蛋的心理准备。
他会觉得这两人要是完蛋了,他也会很危险,但是多少去了心腹之患,以后整个中原的反抗者只能期待自己,自己是最后的救世主。
这样多少还有一战之力,要是输了,大不了直接跑路,跑到南宋去,隐姓埋名,安度晚年,总归不会死的很难看。
但是最新得到的消息却显示,这场仗,光复军打赢了。
准确的说,是苏咏霖打赢了。
他率军和金军铁骑正面对决,面对面击溃了金军铁骑,歼敌过万,把金军平叛的骑兵解决掉了,一举解除了河北之危。
河北局势立刻变得明朗起来。
现在整个河北都听从苏咏霖的号令,而苏咏霖也堂而皇之的把之前赵开山许诺给他的那个河北总管的名号给带上了,自称河北总管,全权负责整个河北的军政要务。
他已经正大光明的做起了河北总管,而且是那么的名正言顺,没有任何一个人觉得不合适。
而根据进一步的情报探查得知,孙子义所部已经成建制编入苏咏霖的指挥之下,胜捷军与神武军已经合流。
孙子义让出主导权,以苏咏霖为主,听从他的号令,放弃了自己独立作战的想法。
整个河北都在颂扬苏咏霖和胜捷军的勇武,对于原先光复军的名号和开山赵的大名则没有什么人在意。
赵开山对此感到十分震惊,无所适从,一度认为这些情报出现了纰漏,不愿意相信。
未来,苏雨亭唯一的敌人,唯一可以威胁他的敌人大概就是金主了,只有金主动员举国之兵南下讨伐苏雨亭才能让苏雨亭认真对待,而一旦苏雨亭连这一关都能闯过去……”
赵作良没有把之后的话说完,但是他相信赵开山是明白的。
“闯过去的话,金国就完了,苏咏霖就真的可以推翻金国,真的做到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赵开山像是在对赵作良说话,但更像是在窃窃私语。
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苏咏霖展现出来的实力和能力完全超乎了赵开山的想象范畴。
他本来以为苏咏霖虽然能力强,也就强在一定限度之内,但是苏咏霖这一次展现出来的强大,却是实打实打出来的,一点水分都没有的彻彻底底的强。
这种强,将在这个乱世之中成为很多人争相投靠他、甚至是投资他的重要依据。
因为他强,他比其他势力更能维护支持他的人的利益。
这些人会心甘情愿的向他提供赋税、粮食和钱财,甚至是女人,看起来付出了很多,但是实际上可以得到的会更多,会更有意义。
如果苏咏霖成为最后的胜利者,那么他们简直是血赚。
现在的些许投入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很显然,整个河北的汉人地主豪强们必然在短时间内快速倒向苏咏霖,掀起一轮又一轮起义高峰,这将极大地鼓舞各方对金廷感到不满的势力的奋起。
而苏咏霖会毫无疑问的成为中心人物。
他会成为那个广为人知的大英雄,大豪杰,而至于光复军名义上的主人翁赵开山,可能不会有更多人在意了。
乃至于他现在的部下们,支持他的那些人们都会转而向苏咏霖递去橄榄枝,乃至于撺掇苏咏霖成为光复军的最高领导人,而不是他赵开山。
一种紧迫感促使着赵开山向外寻求支持,寻求认同,他需要足够的支持和认同构筑他的安全感。
否则他会失去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不行!不能这样坐视苏咏霖不断扩张势力!我必须要做点什么!”
赵开山捏紧了拳头,看向了赵作良:“叔叔,我必须要尽快攻克大名府,这样才能告诉所有人我也很强!”
赵开山下定了决心,再也不能被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