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出兵的四个地区都出现了起义军,且距离成都府很近。
根据哨探回报,四支起义军的规模大小不一。
少一点的怀安军起义军大约三万多人聚集,战斗兵员两千多不到三千人的样子。
最多的则是隆州起义军,聚众八万余人,战斗兵员七千多人,规模算是比较庞大。
这支起义军从洪武六年十二月起事开始,花了两个多月的功夫把隆州官府的反抗彻底打败,杀掉了隆州七成以上的官吏,占据了隆州所有县城。
他们的首领自号兴蜀大将军,扬言要,办事除了公平还是公平,因此得到了隆州百姓的强烈拥护,势力越发强大,等于在赵不息眼皮子底下搞破坏。
他一边和当地地主老财干仗,一边还能分出兵力进攻广都,可见其势力之庞大。
该说不说,赵不息加封地主老财们成为指挥使这一手还是不错的。
地主老财们面对起义军可不会老老实实交代自己的财产,他们也不想被做成东南枝上的挂件,总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
所以他们集中护院家丁和不明觉厉的佃户们拼了老命和起义军战斗,十分顽强,战斗意志爆棚,不亚于起义军。
不少地区的起义军战斗快三个月还没有走出本地就是因为当地地主老财势力庞大,战斗力比较强,持久力比较坚挺。
他们之间互相对立的战斗使得不少起义军陷入了较为惨烈的攻防拉锯战,地主老财们据守自家农庄,依托地形建立军寨堡垒之类的防御设施,和起义军打持久战。
起义军刚刚起事,对于军事问题不甚了解,往往缺少进攻的策略,只知道堆人命,进攻效率不高,迟迟不能剿灭这些有战斗力的地主武装,打不出所属州府。
这一现状给吴璘调兵遣将安排战术争取了时间,也是赵不息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
政治能力他还是有的,只是军事上连赵括见了都要甘拜下风奉为上宾。
于是当宋军主力出动的时候,面对两线作战的起义军,宋军取得了开门红。
首先就是在隆州起义军主动发起进攻的广都一带。
广都宋军据城死守,没有给隆州起义军攻破广都的机会,隆州起义军保持进攻态势,四面围攻广都城,耗费了不少力量。
向隆州方向发起支援的宋军有一万人,统兵作战的是吴璘部下作战比较勇猛的统制官陆,他率领军队抵达广都附近之后用小股部队挑战起义军,佯装战败,诱导一部分起义军向他发起进攻。
因为手上兵力不够,他不断增调人马,最后聚集在贵平县的起义军达到了四千多人,主力基本上被牵制在了贵平县。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隆在部下的建议下分兵进攻成都府,因为他觉得自己必须一往无前才能号召更多人跟他一起战斗,虽然在贵平这边进攻受阻,但是不意味着他就不能继续打下去了。
起义军起事的时候,需要接连不断的胜利来稳定人心,马隆虽然不是专业出身,但是被时代浪潮推到了这个位置上的时候,他也本能地意识到了胜利对自己的重要性。
所以他选择扩大进攻面。
然而这并不是什么正确的选择。
于是在宋军大规模进攻隆州的时候,他显得手足无措,得知仁寿县大本营被宋军包围,他不知道自己是该继续进攻贵平县的这些地主老财们,还是立刻回师救援。
部下们你一言我一语,又说要继续进攻老财们,免除后顾之忧,也有的说要立刻回师救援仁寿大本营,因为我们的家人都在那里。
双方争论激烈,迟迟拿不出一个方案来,马隆左思右想也不能决断,最后干脆决定留一支人马继续进攻十三家,自己带着主力赶回去救援仁寿县。
毫无疑问这是个错误的决断,但是马隆并不知道。
他也很担心自己的家人,带人紧赶慢赶向仁寿县一路狂奔,却没料到狡猾的陆已经亲自带兵在他的必经之路上伏击他了。
最后,在仁寿县以东三十多里的地方,他所部人马精疲力尽正准备休息的时候,宋军伏兵四起,四面围攻他的部队。
他的部队骤然遭到这样的进攻,快速崩溃,很快就被宋军分割包围全部歼灭了。
马隆带着自己的亲兵血战到了最后一刻。
他身边的亲兵全部战死,他被宋军团团包围,依旧奋战不已,最后和一个宋兵同归于尽,英勇战死。
————————
ps:最后一天双倍月票了,再求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