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李治这个当皇帝的病了。可朝廷依然要运转,政务依然要处理。这时,李治想起了皇后,武皇后是个女人,让她帮着处理部分政务,能够减轻皇帝的负担,还不用担心权力旁落到男性大臣手里,一举两得呀。于是在李治的首肯下,武则天被“始委以政事”,开始被委托处理政务。那是不是已经能够一手遮天了呢?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地步。李治的病只是有时候发作,不会降低智力,也没有到卧床不起的地步。当他感觉还好的时候,依然可以参加活动、处理朝政。我们不妨用事实来说话,看看他干了些什么:
(显庆五年,660年)
十一月,戊戌朔,上御则天门楼,受百济俘,自其王义慈以下皆释之。
甲寅,上幸许州。十二月,辛未,畎于长社。己卯,还东都。
(龙朔元年,661年)
三月,丙申朔,上与群臣及外夷宴于洛城门,观屯营新教之舞,谓之《一戎大定乐》。时上欲亲征高丽,以象用武之势也。
九月,时诸王斗鸡,(王)勃戏为《檄周王鸡文》。上见之,怒曰:“此乃交构之渐。”斥勃出沛府。
冬,十月,丁卯,上畎于陆浑,戊申,又畎于非山;癸酉,还宫。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李治不仅能参加献俘礼,和群臣、外国友人吃喝玩乐,还能外出巡幸,甚至打算御驾亲征,要是病的朝不保夕,焉能有此想法?当王勃写文章为李贤和李显这对“鸡友”助兴时,李治果断将其赶出,此事说明李治不光脑子没问题,而且高瞻远瞩,担心皇子被挑拨离间。所以尽管患上了心脑血管疾病,身体状况并没有坏到极点,更不会大权旁落了。至于武则天,在李治发病前并没有处理过政务,她的话能够影响到高宗的决策,但皇帝听不听就由不得她了。
外庭中,许敬宗、李义府都是坚持废王立武的,尤其是李义府,许多人把他视为武则天的人,实则不然,上周我们说过了,李猫知道自己大难临头,宁愿找风水先生也不去找武皇后帮忙,他和许敬宗原先都是东宫旧部,首先支持的应该是李治,顺带着支持武则天,皇帝与皇后毕竟是利益共同体。退一万步说,就算此二人真的武则天的人,不过是两个新提拔的文官,对君权构不成什么威胁,试想国舅、位极人臣的长孙无忌尚且被铲除,实力更弱的李、许二人又岂能翻天?在军队中,武皇后就更没什么势力了,在朝中甚至连个有影响力的外戚都没有,武元庆、武元爽、武惟良等人贬的贬、死的死,没有形成气候,再说见证过长孙家的强势,李治也不会容忍外戚做大的。因此,武皇后的根基并不牢固,影响力远没有想象中大,其荣辱沉浮依然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上。既然如此,李治自然不会“动为后所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