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连书信最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就读师范的表弟,将我的信公布他们班上,他的同学纷纷给我写信。
其中有一位表弟的同班女同学,名字取得跟男孩子一样,不明实情,回信中曾经称她兄弟,结果她让我猜性别,由此交往加深,书信不断。一直持续到她毕业分配工作,我考上军校,成为我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笔友。
暑假期间,时间充裕,我特地赶往弋阳,探望表姑和各位表哥表弟,感情深厚,不但是因为父辈亲情,还是因为我们之间常有接触,常有联系,包括在我家寄读的老大,当海军的老二,教书育人的老三老五,当警察的老四。
弋阳是革命先辈方志敏的故乡,烈士的丰功伟绩彪炳千古,一部《清贫》传诵后人,留下巨大精神财富,战斗过的圭峰,丹霞地貌各有奇异,成为独特的风景区。
此行留下许多深刻印象,其中之一就是见到这位名如男孩,素未谋面的笔友。
到达弋阳表姑家,当时他们还住在乡下,表弟用他的摩托车,载着我从乡下赶到县城,去找这位笔友,表弟对这位笔友应该十分熟悉,路径很熟,见面之后,从表弟眼神中,能看到有些异样表情,具体如何,有过什么故事,或许只有他们清楚。
弯弯曲曲一条老巷子,有一排“插队”年代常见的平瓦房,其中一户门前,敲门声响过之后,一串悦耳的年轻的询问声飘了出来,表弟回应之后,房门打开,一位妙龄少女出现眼前。
一身时下流行的白底碎花连衣裙,齐肩短发下衬托着白皙脸庞,娇嫩白晰,真正是美艳不可方物,虽然是阴天,但她一出现,天空似乎都明亮了几分,这时才理解,为何表弟表情异样,同窗三载,肯定有过追求。
书信话多,见面却难有话语,招呼简单,问候简单,过程更简单,为了凸显我,表弟特别提到我在军校是见习连连长,她对这个好像并不感兴趣,只是见到了笔友,着实兴奋了一阵。
条件不足,没有经验,除了高兴再无其它,如果放在现在,肯定会相约吃饭增进了解,那时都比较单纯,还没有这种交往理念,表弟家住乡下又要急着赶回去,不久告别。
这段插曲过后,我才了解,两个确实有些故事,理想在现实面前总是要让步的,这位笔友分配在一个比较偏远的农村学校,正想办法进城。
表弟没这个能力,他的处境也不乐观,分配在另一个偏远山村小学任教,距离产生的不是美,而是现实的无奈,家庭不满意,个人不热心,最终渐行渐远。
作为笔友,后来还有过几次书信,话里行间,相互逐渐客气,再不似以前热切,或许是见面之后,少了一份新奇,少了一份神秘,从此书信渐少,在我军校毕业之后,不久她也换了学校,书信中断,再无联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