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阁”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十七章 共大分校

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妇女,特别勤劳,特别能吃苦。父亲在学校工作,家中大小事都是她操持,大到下田种地上山砍柴,小到洗衣做饭缝缝补补。一两百斤的担子,从田地、山上挑回家,是常有的事。

母亲普通平凡,没教过我们作业,没给我们做过玩具,记忆中全是劳碌的身影,要么挑着担在路上走,要么在田地劳作,要么在山上砍柴,要么在河边洗衣服,要么在灶前做饭,空着手走路几乎从未有过,偶尔坐下来,手里也不停地做着针线活。

母亲在他们五兄妹排行老大,读书最多,被送到了本县的江西**劳动大学冶城分校读书,三年学制,半工半读,学的是赤脚医生专业。

江西**劳动大学简称江西共大,它的创办很有传奇色彩。全国独有,仅江西一家,1958年创办,1980年改制,存在二十多年间,在江西创下开办一百零八所分校纪录,培养了二十多万毕业生。

它是一代人集体记忆的凝结,其中就包括母亲,半工半读,结下的同学情谊相当深厚,到现在母亲他们这一届的同学,还经常聚会,经常讲述肩挑手扛的就读故事。

历史懵懂间有着延续,父亲二十三岁上大学,我也是二十三岁才考上军校。而高中三年,就读的学校就是母亲曾经就读的江西共大冶城分校,只不过我读书时,已经改称冶城职业学校。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对后人影响也不小,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一名曾经在冶城职业学校教书十几年的同事口中,得知了江西共大的兴衰存亡,他记得是那么清楚,如数家珍。

这名同事比我小一岁,是冶城职业学校的职工子女,从县城二中考上宜春师专,毕业后“哪里来哪里去”,又被分配回冶城职业学校教书,用他的话讲,他就是共大人,对冶城共大分校有着不可磨灭的感情和记忆。

据他讲,1957年干部上山下乡热潮涌动,全国各地建起了垦殖场。比如江西,仅在1957年冬天,江西省委就动员和派遣了5万干部上山下乡,开发山区,建设山区。

在当时,江西一些垦殖场农民文化低、掌握技术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各地办起了不少技校。江西**劳动大学,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办起来的。

1958年5月,从中央下放江西担任副省长兼农垦厅厅长的汪东兴,在北京参加会议时看望伟人,汇报了江西各地垦殖场兴办农林技术学校的情况。

对农村和农民情有独钟的伟人很感兴趣,对汪东兴省长说道,“你回去与邵式平省长商量办些学校,让上不起学的农民上学,好不好?”。

伟人的话,被当成期望和嘱托,回到江西,汪东兴省长与曾留学苏联的邵式平省长商量,谈到了***、蒋经国等两党精英,共同学习过的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邵省长说,“我看江西也可以办劳动大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马路上轻扬的一粒灰尘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