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帝国的后花园

建国初期缺乏有限数据,但是根据少数数据可以推断出来,建国初期的那几年,帝国治下的大部分地方,人均粮食水平只有两百公斤出头,超过两百五十斤的都少。

用后世的水平去看,那么整个帝国都是处于严重饥荒的状态。

等到承顺十二年的时候,大楚帝国里最富裕,人均粮食最高的苏州府里,也不过三百二十公斤,很多地方普遍只有两百五六十公斤,少数地方只有两百公斤左右。

大楚帝国那个时候,依旧处于饥荒状态,绝大部分民众都没有尝试过吃饱饭的日子……

对了,插句题外话,别小看大楚帝国的这个水平,这承顺十二年的时候,大楚帝国的人均粮食水平已经和后世二十一世纪的印度差不多了。

后世二十一世纪的印度,自产粮食人均也就两百多公斤……大概和大楚帝国建国初期差不多,但是如此情况下他们还大规模出口粮食……也是个奇葩!

在后世的全球范围内,普通人能够叫得出名的非战乱国家里,就她一个属于重度饥饿状态……北朝鲜都比它强,这个按照联合国统计标准,人家好歹三百公斤呢。

作为对比,后世普遍来说,正常国家的人均粮食应该维持在四百公斤以上,低于这个数据就是有饥荒的风险……俗称人民吃不饱饭!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大楚帝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其实大部分时候人民也吃不饱饭……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农业生产技术就只有这点水平,人又多。

在承顺七年,也就是初步平定残明各势力以及西南驻地,结束所有大规模内部战事的时候,大楚帝国全面控制华夏大地的时候,初步统计的人口也八千万上下。而且人口还在持续上涨,过去二十年里,根据初步统计人口至少多了一亿多……

目前大楚帝国的人口都两亿五千多万人了,人口增速极快!

这粮食产量虽然也是翻倍的涨,奈何人口增速同样也快,所以人均粮食提升的非常困难。

不过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后,尤其是各地的水利设施基本完善,又开发辽东,草原,增加了南洋地区的粮食来源,关内地区也是在湖广,四川,两广等地区深挖粮食产量,又在黄河人工改道后,重点发展河南,江北,安庐、河北、山东等地的粮食产业。

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后,到了承顺二十三年的今天,根据农林部的统计报告,大楚帝国的人均粮食水平已经提升到了三百公斤。

别看这个数据还是很对,但是这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已经是属于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这可是在人口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还是在农业技术条件有限,连化肥都没有使用,也没有机械化种植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成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5页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