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造反嘛,不能太死脑筋。
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呗,跑了再找机会发展壮大再来一次!
造反这个事情吧,得学李自成,在他的造反生涯里吃了不知道多少次败仗,麾下大军组建一次被击溃一次,但是人家每一次都会在兵败之时率领骨干主力突围逃生。
明军每每以为这就完了,但是不用多久人家又拉出好几万甚至几十万大军来了,这败着败着,人家就败进了京师,逼死了崇祯……
这简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典范,比曾国藩还要牛逼。
所以说,以后的事罗志学不知道会这么发展,但是他一向来都喜欢安排好几个备用计划,而诸多计划里从来没有死守伏牛山这一条。
只是吧,那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嘛,罗志学还是想着继续掌控伏牛山,甚至控制伏牛山南部以及东部的外围地区,控制更多的粮食产地。
抱着这样的打算,罗志学在打完松山战役后就没有挪窝返回三水村,而是带着大人盘踞在松山村里。
一边安排人手开荒屯垦,一边安排人迁移三水村里的工匠等。
同时也是加紧派人出山采买各种物资,尤其是火药和铁器、食盐、布匹等战略物资。
有意思的是,在第二次松山战役结束后,后头好久都没有发现有第二支明军进山。
也不知道明军那边在干啥,是无视了黄光茂所部的惨败,还是说实在腾不出兵力来。
身在大山里的罗志学等人不知道的是。
实际上在王继达返回鲁山县城后,就开始发动人脉把自己的故事给传播了出去,其中还花费了不少钱打通了谭正凌的关系,获得了谭正凌的庇护。
最终进击伏牛山失利一事,责任全都摔在了黄光茂头上去,他王继达非但没有战败之罪,反而有抗击贼军之功。
谭正凌已经给了他准信,这一次‘功劳’不大,升知府是没指望了,但是升个同知还是没问题的,正好汝州同知年老多病即将致仕,所以王继达回头就会补上汝州同知这个缺。
如今王继达就等着翻年调令一下来,就前往汝州担任同知,那里还会费心费力去组织大军进军伏牛山啊。
人家虽然打仗不行,但是人家又不傻啊。
经过松山一战后,王继达心里非常清楚,伏牛山那边的流贼不好打。
如此情况下,他还不老老实实等升官非要去和伏牛山的悍贼过不去,万一再来个惨败可就没第二个黄光茂替他背黑锅了。
所以伏牛山的流贼,谁爱剿去谁剿去,反正他是不去了……
至于说杀贼立功,树立知兵名声之类的,外头各种流贼流民多了去,他随便带着新征召来的县勇在荒郊野外逮着流民杀,弄点首级作为功劳它不香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