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迢也跟着开口说道:“我也出一两!”
族里如今就三个秀才,总共开销都不到一两银子,就是再不会算数的人,也能想到日后这笔钱累计着会是一个多大的数字,就算族里秀才举人多了,也决计能够周全下来。再想想自家若是能出一个秀才的好处,一时间但凡有孩子族学读书的,往往是你认五两我认三两,到后徐四老爷让人提笔一记,数目竟是已经达到了一年一千二两。而徐勋紧跟着说出的一句话,是让他喜出望外。
“我听说如今徐氏一族只有三个秀才,这笔钱只怕三五年间都是花不掉的。与其放着,不如放一门产业生息,也好赈济族里的孤贫。当然,就读族学的,日后书籍和笔墨纸砚等也都由这笔钱提供。当然,这也不是白得的,若族学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因为贪图那点所得来上学的,一经两位先生现,立时逐出无论。太平里徐氏要想重振声名,要的不是一团和气,而是族里能有真正的读书氛围,能让一心向学的不必为资费所苦。否则,如当年长房那般只想着染指别人家产,只求自己得益不管族人死活,那只会离书香门第越来越远!”
管如今已经不是太平里徐氏的人,但徐勋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竟没有一个人敢出生反驳。撂下后一句话之后,徐勋方才放缓和了语气说道:“虽说我如今认祖归宗,功成名就,可毕竟自小生太平里长太平里,总不能看着徐氏名声一日不如一日!何况,一笔写不出两个徐字,我只望徐家能够真正欣欣向荣。如此,也不负养父多年供养我一场!”
徐勋这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当下那些原本出去三五两就犹如割肉了似的族人也全都或多或少地被打动了,不用家里有秀才的三户人家,一个个全都是上前真心实意地对徐勋千恩万谢。毕竟,读书人不事生产,一户普通人家供养一个秀才已经是极限,从前徐大老爷掌权之际,纵使所谓奖学,也就是年末多给三五两银子,如今这善举不啻是雪送炭。
听着那不绝于耳的道谢称赞奉承,听着这些人唠唠叨叨说着旧日小时候如何如何善待自己,徐勋心哂然,面上却越温和,一直等到徐四老爷和徐迢与一众人等商议定了所有的细节,上上下下毫无反对地一致通过,完成了今日任务的他方才起身告辞。这一回上官轿之时,那一族上下三四十人又是一股脑儿都送了出来,却比之前来迎的时候多了几分热络。
坐自己平日从来不坐的绿昵官轿,徐勋忍着那种不舒服的眩晕感,等足足走了两三条街,他才一蹬腿示意停轿,自己欠身出来之后,见是一条僻静的巷子,他就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又活动了一下腿脚。
穿着这一身装模作样,实是不太符合他的性子,这一场戏唱下来比什么都累!他不乎那些虚情假意,可收获几分真心实意倒是意外惊喜。只不过,有了这一场,再加上之前下的功夫,那些本想败了他名声的人只怕就要偷鸡不成蚀把米,接下来再要打开突破口就容易多了。
他这趟南京之行,可不止是为了衣锦还乡来的!他当初是从南京带着好名声出去的,如今既然回来,就得再扬一扬他的好名声,否则怎能打动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