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郑微留下一子郑光,天资卓越,甚至在郑微之上,唐顺之如获至宝,教导起郑光来,比教导郑微更加认真小心,更加全面,同时也不遗余力地发动自己的力量保护着郑光,嘉靖十八年的郑氏之乱就是唐顺之在背后操控平定,主导民意和官府保护了郑氏家业。
心学门人在阳明先生去世且心学遭到官方程朱理学的打击之后,更加团结,虽然内部有诸多分歧,但是面对程朱理学卫道士们的打击的时候,还是相当团结的,他们普遍认为心学才是适合大明的学术主流,心学更加符合实际,符合大明的需要,而程朱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限制人们的行为,束缚人们的手脚,理当退居二线。
心学和理学的争论,也是南中国发达先进的商品经济思想和北中国因循守旧的保守经济政治思想之间的博弈,在北京朝廷里,始终有那么一群人,抱着“南人非奸即盗”的思想,对南方人考取进士进入朝廷做官持有很深的戒心,认为他们都是要篡改祖制危害大明的人,更深层次的理由,则是传统思想里对商业的原始抵触。
然而在政治力量的博弈之中,地处北中国的北京政府自然更加适应程朱理学,从统治角度来说,程朱理学更加适合通知阶层,所以嘉靖皇帝毫不犹豫的选择支持程朱理学,推动了打击阳明心学的行动,捣毁了不少宣讲阳明心学的书院,逼的阳明心学门人们不得不将战场转移到一些流动场所,如湖上画舟之内,颇有些游击战的风格。
真知灼见和真正适合大明的思想是不会被轻而易举的消灭掉的,它反而会更加广泛的流传,为更多人接受,生生不息,在南中国,阳明心学占据了绝对的主流,南中国的著名学术人物几乎都是心学门人,包括郑光的父亲郑微在内,郑光从小接受阳明心学的熏陶,深深的赞同阳明先生“知行合一”与“格物致知”的观点。
而从大宋来到大明之后,郑光的思想当然更加务实,大宋的最后九年是谈不上什么学术争论科举考试的,一切为了抗蒙,一切为了生存,什么东西最实用,什么东西就是主流,人们把圣人学说放在一边,拿起刀枪剑戟,追随郑光战场搏杀,在这样的环境生存了九年,指望郑光去赞同那一套比之宋代更加僵化的程朱理学,那是不可能的。
不论是郑光本身的意愿,还是现实条件下,郑光都绝对不会去赞同程朱理学,现代教育虽然有诸多不足之处,但是有一点,视野开阔,中国喜欢批判这个批判那个,觉得自己的主义最好,但是不经意间,也让人们了解到了各种思想,郑光绝对不是理想主义者,而是实用主义者,他不赞同假大空的主义,而赞同脚踏实地的处理实际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