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世子会是一位好皇帝吗?”
京师。
杨廷和此时正于庭中仰望苍穹,喃喃自语了一句。
由于正德皇帝已处于弥留之际,所以到了需要考虑下一代天子的时候。
正如近日刑部员外郎周时望在奏疏中的话说:“圣体违和,辍朝累月,天象变异,人心忧皇。乞念宗庙社稷之重,建立国本以杜邪谋。”
言外之意就是劝正德早选宗室子而立为皇嗣。
但内阁首辅杨廷和还没有做好决定请旨选宗室子为正德皇嗣,所以对这些请定国本的奏疏皆未票拟上报。
因为杨廷和不想下一代天子继正德之嗣!
那样的话,下一代天子就会与正德皇帝有父子之名。
既然有父子之名,按照三年不改父之制的儒家孝道,那新天子要改正德时的制度就会很难,就会失去道统。
而杨廷和又早已不满正德朝重用内宦和武将的制度久矣,恨不能即刻就改掉此政,重新恢复文官的尊崇地位。
当然,北宋时期,神宗驾崩后,反对变法的司马光倒是以母改子制的方式废了神宗新法。
只是那样的话,就要让后宫干政,这无疑又违背《皇明祖训》,何况文官不到万不得已,也不喜欢后宫干政,尤其是当今太后张氏的子弟并不贤,在弘治正德两朝早已声名狼藉、恶迹昭彰。
所以,杨廷和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请旨选宗室子为正德皇嗣的。
他更愿意让新天子只继承孝宗皇帝弘治之嗣,以兄终弟及的名义,继承大位。
这样的话,新天子就在道义上有必要遵从孝宗之制,而可以无压力的改正德之制。
而保守文臣们素来更喜欢的就是孝宗之制。
那是一个几乎可以与两宋媲美,把士大夫抬到很高地位的时代。
不像正德朝,不但常常出现文官被廷杖的情况,还被要求脱光了打,可以说让文官尊严地位下降严重。
因而文官们做梦都想新天子重现弘治之政。
当然。
不想让正德立皇嗣,不想新天子继承的是正德之嗣的人,不只杨廷和一人。
许多文臣都和杨廷和一样的想法。
所以,除了中下层里,心思还比较单纯,或者对正德之制还比较赞同的一些文官们,还在积极劝正德立嗣外,内阁掌权的大学士和六部的主要几个尚书,现在都跟杨廷和一样,想让正德绝嗣。
哪怕杨廷和还是正德素来很敬重的老师。
但政治素来没有私情可讲。
至少对于杨廷和而言是这样的。
他和正德的那点师生之情,与他想恢复文官地位、废正德朝政制的决心,无法相提并论。
正因为杨廷和等是此想法,所以他和他的同党们,更希望的是让轮序上更有说服力的朱厚熜即位,即兴世子,正德从弟,而且继承孝宗之嗣,以兄终弟及的名义继承大位。
但杨廷和还是担心朱厚熜在当皇帝后会不会真的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贤君。
要知道,正德即位之初也是很仁厚的。
而杨廷和这些文官也着实被正德整怕了!
很怕新天子又是第二个正德。
尽管杨廷和这些年听闻过朱厚熜是一个宽仁好学的王世子。
为了让自己更放心,杨廷和也就还是在上个月正德突然病重连续数日不朝后,写信给自己在湖广任按察副使的学生王綖,让其再探探朱厚熜的秉性。
不过,因为文官素来不是铁板一块。
再加上,杨廷和这些人又不能明着对外承认说想让正德绝嗣,不准所有人再建言正德立嗣,而且正德的病情的确越来越重,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驾崩,所以,上奏请正德立嗣的文官是越来越多,杨廷和和他的内阁同僚们,自然也不能把这些奏疏压太久。
杨廷和自己此时也就心急如焚,恨不得王綖能够早日给他回信,让他最后再确认一下朱厚熜是不是适合做下一任天子。
而在接下来几日,的确陆续又有御史王琳、主事陆澄、陈器等文官上奏请立皇嗣。
杨廷和因而更加气愤,恨不得把这些没事瞎逼逼的愚蠢文官贬黜出京,同时他也更加焦急。
好在十来日后,王綖的回信还是来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杨廷和在看了信后,就因为信中的内容,而不由得神情松弛下来,且眉梢微扬,而来到内阁值房,对同僚兼好友蒋冕笑着说:
“圣天子已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