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征祥(1871年6月12日-1949年1月15日),字子欣,上海人,原籍江苏太仓。毕业于广方言馆和同文馆,随清朝驻俄、德、奥、荷四国钦差大臣许景澄在驻俄使馆任翻译,此后即一直在外交界服务,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一战结束后,曾代表中华民国率代表团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
晚年隐居于比利时圣安德隐修院。二战结束后,为了嘉奖他虔诚的宗教信仰和不畏纳粹强权的精神,罗马教皇亲自任命他为圣安德隐修院名誉院长。1949年1月15日病逝,享年78岁,安葬于圣安德隐修院。著有《回忆与思考》、《人道主义的会和》。
人物经历
1871年生,1884年13岁的时候,陆征祥进入了由总理衙门主办的上海官办的新式学校--广方言馆,就读于上海广方言馆,后入北京同文馆习外文,尤精俄文。1893年奉派担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翻译官。日俄战争后,在俄国愤而剪去发辫。陆征祥在俄结识比利时天主教女子培德女士,不顾使馆反对,于1899年结婚。1906年陆征祥升任中国驻荷兰特命全权大使。1912年辛亥革命后,应总统袁世凯电命,从驻俄大使任所返国出任外交总长,并推动中国现代外交机构之改革,将清代“外务部”改为外交部。袁世凯称帝其间,曾短暂出任国务卿职务。
陆征祥主掌外交其间,外交部培养了不少杰出的外交官,为中国这一“弱国”争取到较多利权,奠定了中国外交现代化的基础,陆征祥居功甚大。
1919年,陆征祥率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等人出席陆征祥巴黎和会。由于山东问题爆发,日本坚持继承战败的德国之权益,中国代表团最终未能签署合约,成为战胜国中唯一未签字者。对于中日二十一条,实际的情况较为复杂。据较为严谨的研究和报导指出,中日二十一条的签订,主事者是外交部次长曹汝霖。总统袁世凯直接施压曹尽速签约,而参与谈判的陆征祥则帮助取消了最为不利的第五条条款。
由于陆征祥夫人病况,陆征祥和会后即辞去职务滞留比利时,参与天主教本笃会工作,经过教会观察培训,成为正式修士,照料病妻并传教。培德女士1926年病逝后,陆征祥专心教会事务,二战其间,帮助受纳粹迫害之比国地方群众,并曾推动抵制日货之运动,为中国与盟国战胜而祈祷,受教廷封赠为比国圣伯多禄刚城修道院荣誉院长。
1949年1月15日,陆征祥病逝于比利时,葬于比国布鲁日圣安得鲁修道院。
人物生平
童年
陆征祥1871年6月12日出生在上海,父陆云峰和母吴金灵都信仰基督教新教,陆云峰还是传教士。陆夫人产后患了重病,浑身水肿,在病榻上煎熬数年,终于撒手而去,这时陆征祥年方八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