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蔡公,从《太史公书》开始,再到后来的《汉书》,我发现史家描述帝王诞生时总是喜欢些祥瑞,弄一些玄之又玄的事情,其实咱们心里都清楚那是虚构出来的,既然如此,咱们编撰的史书里,也要保留这部分内容吗?”
郭鹏看向了蔡邕:“比如刘秀当为天子之类的……”
郭某人异样的眼神让蔡邕有些不自在。
此一时,彼一时。
郭某人已经坐稳了皇位了。
话虽如此,也有些别样的想法。
蔡邕思考了一番,颇有些小心的开口了。
“这……真天子降世,当然会有所不同,前朝自白虎观会议之后,已然认同谶纬之学乃正统学术,当今天下,谶纬之学也是人人都认同的事情,子凤登基为帝,乃天意,更是人意,一如前朝光武皇帝。”
郭某人对蔡邕的说法比较满意。
“原来如此,是这样啊……”
沉默了一会儿,郭某人朝蔡邕笑了笑。
“蔡公,这件事情就拜托给蔡公了,为前朝修史,为前朝做一个总结,我会竭尽全力给蔡公提供必要的帮助,若是可以,我想尽快看到蔡公的著作,望蔡公尽心竭力。”
蔡邕连忙表示自己明白。
送走蔡邕,郭鹏把这件事情也吩咐了下去。
在官员群体里寻找可靠且有一定文学水准的人送到蔡邕身边,和蔡邕一起努力,开始《后汉书》的编撰工作。
这件事情这样安排下去也就差不多了,将来要是有什么问题,反正也要通过自己这边的认可才能决定这部史书是否完成,所以郭鹏并不担心《后汉书》会出什么幺蛾子。
再怎么也是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的。
但是蔡邕提起的白虎观会议,的确让郭某人在意起来了。
这是一场声名不显,却对整个东汉学术乃至后世学术的走向产生了决定性意义的会议。
这场发生在汉章帝时期的会议,是由汉章帝亲自主持,召集全天下所有有名气的儒家学者来到洛阳,所进行的一场对新莽以来较为混乱的各家学术进行统筹整合的决定性会议。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定立五经博士,确定五本儒家经典为官方认可的正统学说,准许在帝国境内传播。
而在这传播的过程之中,五种经典由于传承者的理解不同,而逐渐产生了不小的分歧。
由于没有标点符号的存在,文章断句对于经典的解释就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在老师传授弟子的过程之中,弟子对断句的理解又各有不同。
于是一句经典往往能产生很多种断句方法,不同的断句方法也使得各自理解的经典含义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一句话,因为断句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意义,这是五部经典出现十四家传承的根本原因。
为了让自己的断句方法得到认同,并且排斥其他的断句方法,读书人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
其实断句解释之法远不止十四种,而东汉时期成型的五经十四家法就是对五经学说的十四种官方认可的经典解释方法。
在这一切成型之前,西汉和东汉都曾发生过针对各家学说不同理解的激烈辩论。
早在西汉宣帝时期,为了让当时日渐激烈的经典解释权之争平息,汉宣帝就在石渠阁召开了一次会议。
汉宣帝从官方角度肯定了某些经典解释方法,让大家求同存异,平息争端,稳定了学术环境。
但是石渠阁会议没有完全解决争端。
新莽时期,争端再起。
到了东汉初期,刘秀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确立自己的统治合法性,颁布诏令把谶纬之学也纳入官方正统学说之中,要求各家学术宗派都认同他的做法。
而这就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混乱。
为了平息这样的混乱和争议,汉明帝去世以后,汉章帝决定在洛阳白虎观召开一次大型会议,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这关乎到帝国统治思想的统一,对于帝国治理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