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活仗好打,且经济效益丰富,所以大家都喜欢打,打来打去,敌人越打越多,局势越来越恶化,直到闯军抵达北京城.
一声悠长尖锐的呜哨响彻闯军阵头,随即是上千口锣鼓同时震响,声浪震撼大地。
大军出动,惊天动地。
“咚咚,咚咚!”进军声音响起,各路团队滚滚跟上,人马恰如黑色的尘云,滚滚向京都卷压而来。
闯军军进攻就如大海咆哮,那黑色的队伍滚滚地覆盖了地面,恰如嘲水淹没沙滩,涌向那天边的城池,要一口吞没它。
“孙宗敏的队伍已经出动了,我们也不能甘落人后!”郝摇旗上了战马,一挥手:“幸运的儿郎们,跟我前进!闯王会奖赏最勇敢的战士!”
“杀~杀~杀!”相比于孙军团的猛烈的冲击,郝军团鼎盛的军容更加震撼人心。
数十个步兵团队一字摆开,齐齐迈步前进。
每个步兵团队的上方极其整齐的亮起了矛刺方阵,而在每个方阵上方,飘扬着他们各自的军旗。
“盾牌!”指挥官一声号令,前排的闯军兵齐齐举起了牛皮包裹的木制盾牌,恍若一面铜墙铁壁,闯军兵有节奏地大声呼喝,用武器击打着盾牌:“喝,砰!喝,砰!喝,砰!”
伴随着呼喝声,各个团队步履整齐得如一个人,合著咚咚、咚咚的沉闷鼓声巍峨推进,恍若一座又一座大山在渐渐逼近城墙,京都城下视野所至,到处都是缓缓逼近的闯军方阵,闯军那刺耳的呼声响彻天地:“喝!喝!喝!”
而夹杂在步兵方阵中间的,有三百门火炮、五百辆云梯、五百辆移动箭塔、五百辆登城云台,在一次攻城战中用上如此多的攻城器械,是闯军前所未有的,也是为了等候这批器械从后方运来,李自成特意先清理北平的外围防御把总攻时间向后推迟了几个星期。
人潮如山如海,车声辚辚,铁甲铿锵,马啸长风呼啸,脚步沉重直如大山移动,如此庞大的攻势,还仅仅是闯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而已!
眼见闯军如此威势,城头的明军守军难以抑制的心寒。
当黑压压的兵潮涌入距离京都千步距离时,明军的反击开始了。
架着云梯的前进的闯军躲在木制牛皮盾牌后面,等待靠近城墙的时刻,但他们等到的,只是晴天的霹雳声,以及从天而降的不明物体。
值得庆祝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俯瞰到了京城的部分面貌——在半空中。
城头的红夷大炮,以可怕的巨响,喷射着灿烂的火焰,把无数的闯军,以及无数张牛皮木制盾牌,都送上了天空——然后是地府。
‘轰隆隆’一声又一声的巨响天空划过的炮弹呼啸着撕裂长空,城楼上腾起了一片黑压压的黑点,仿佛是一片腾空而起的麻雀,密密麻麻的炮弹在视野中急速地扩大,耳朵里传来了尖锐的呼啸声,上千颗拳头大的炮弹带着可怕的冲势从天而降,就如同密集的流星雨陨落在大海中,飞溅起血红的浪花。
大炮,是明朝的看家本领,当年打日本的时候,就全靠这玩意,把上万鬼子送上天,杀人还兼带毁尸功能,实在是驱赶害虫的不二利器。
红夷大炮,也叫红衣大炮,纯进口产品,国外生产,国外组装。
我并非瞧不起国货,但就大炮而言,还是外国的好。国产大炮有一个无法攻克的技术问题——炸膛。火铳也好大炮也好都炸,明朝火器炸膛炸的那是出了名的.
但外国人,他们造出了不炸膛的大炮,并几经辗转,落在了葡萄牙人的手里。
至于这炮到底是哪产的,史料有不同说法。有的说是荷兰,有的说是英国,罗尔斯罗伊斯还是飞利浦,都无所谓,好用就行。
据说这批火炮共有三十门,经葡萄牙倒爷的手,卖给了明朝。
这三十门中其中的十门火炮曾经调到了宁远,剩下的留在京城。
就这十门大炮里,其中就有一门当年终结了赫赫有名的努尔哈赤。
关于红夷大炮的效果,史书中的形容相当贴切且耸人听闻:“至处遍地开花,尽皆糜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