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简炎看着内阁送来的文件。这上面的规划,基本都是自己直接指定的,内阁很好的领会了自己的意图。所以看完自后,朱简炎就轻轻点了点头,对内阁的活儿表示满意。然后又摇了摇头。自己的规划以规范文件的姓氏摆在自己面前,朱简炎再次意识到这次的改革没办法真正做到完全彻底。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特殊考虑,自己没办法将朝廷的事情全部分给九卿分管。不适合交给九卿的事情,再加上朝廷之外的事情和内廷的事情,自己要直接管理的事情仍然颇为庞杂。作为皇帝的自己,想要通过仅仅十几个人,就能直接管理整个天下,显然是不可能的。朱简炎拿起自己桌子上的笔,再次仔细审阅文件上的九卿权责分配。寻找可能存在的不是不合理的设计这文件不是最终的公开文件,而是交给朱简炎审阅的初稿,至少要改两三次才能定稿。总体看上去,宗伯的事情似乎非常多,基本都是曾经礼部的活儿。把其中的翰林院和詹事府交给了冢宰,看起来仍然非常的驳杂。宗伯的人选,朱简炎下意识的想到的,是泰平朝留下来的礼部尚书黄钺。今天已经马上六十岁了,随时都可以直接退休。可以让他继续干一任宗伯,用九卿的官职留任,黄钺也不可能不接。然后让鸿胪寺出身的沉复接任……不过沉复今年还不到五十岁,就算是下一任才能当宗伯,年龄也才五十出头啊。这样安排是否合理呢……冢宰看着管的部门和事情不多,但是却是非常的重要,也非常复杂的职务。吏部掌控者人事建议权,无论朝廷规模怎么调整,它的职责只要不变,地位就会始终显得非常的特殊和超然。由于管辖的部门非常的直观,冢宰的人选也非常的明显,理所当然的选择就是现在的吏部尚书汪廷珍。但是汪廷珍今天才五十三岁,轮资历比他适合当九卿的官员不止一个两个。而且冢宰分管吏部,吏部还牵扯到皇子的施政实训。按照以前的惯例,皇帝选定的下一任的继承人,会在登基之前干一两两任吏部尚书。那以后是自己的继承人,是要继续担任吏部尚书,在冢宰手底下干活。还是直接改成担任冢宰呢?然后少傅分管钦天监和太仆寺,看上去虽然只是两个部门,但是管理的事情门类同样复杂,气象、天文、历法、授时、资源、环境、交通工具……这两个部门似乎可以再次拆分一下。朱简炎自己看,自己在心中考虑,也时不时的询问旁边的大学士们的建议。九卿职责的事情异常最大,不能着急最终定稿。而且定稿了也未必要马上执行,也很难马上就一口气同步推行下去。如果所有中央衙署全部开始大规模机构调整,那本来行政效率已经很低的大明中央朝廷可能会直接进入近似瘫痪的状态的。所以肯定要从几个部门,一两个分管九卿,开始试点,然后轮流逐步完成合并。这个过程一年内能干完就算是快的。不过九卿的职责分配事务,是皇帝和内阁内部讨论决定的。朱简炎作为皇帝,还要给外朝找点活儿干。所以在两天后的早朝上,例行的报告和讨论结束后,朱简炎直接颁布了一份圣旨:大意就是说,考虑到朝廷百官和民间百姓的日常使用习惯,后续将“等处地方”的成为正式更名为“省”。所有朝廷的公文、奏章、邸报,朝廷官方的报纸和广播之中,都可以直接使用某某省代指某某等处地方,代指某某地三司。这个圣旨可以算是大快人心的,真正是顺应民意的决定。民间本来就是说两京十三省,结果公文上、官方报纸上,一直都是“某某等处地方”这种很别扭的说法。官员屑公文和奏章,也需要注意这种地方不要写错了。现在终于把官方称呼改了,以后不用特别注意了。所以这份圣旨下来,所有的官员都是松了口气式的一起躬身答应着。其实“等处地方”这个别扭的代指,到了清朝之后仍然在公文中经常使用。不过不是针对布政使司和省了,而是用在直隶这个不是省的地方的总督,以及其他分管多地的总督官衔里面。直隶总督的正式官衔是“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然后朱简炎又继续抛出了需要现场讨论的事情:“除了三司改称省之外,我准备在南北直隶设立独立的省份,“北直隶这边自然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可以直接对应河南省,用唐代河北道的名字,命名为河北省。“南直隶设省之后,这个名字应该怎么确定,诸位爱卿有什么建议?”日常上早朝的官员,未必有机会参加皇帝主持的内部会议。虽然基本上是尚书级的官员才有资格上早朝,但是现场仍然有几十上百个人。外朝上的大部分官僚都还不知道朱简炎父子筹划的大域改革计划。在没有大域改革的认知前提下,南北直隶设省就是一个大新闻了。南北直隶在大明的情况非常特殊,他们并不是两个省,而是一批“直辖府”。北直隶各府归京师中央衙署直接管理,南直隶各府归名义上的南京中央衙署直接管理。虽然他们没有现代直辖市这种等同于省的地位,但也仍然高于普通的府。在仁武朝之前的古典时代,中央衙署在管理全国各省的同时,加上南北直隶的十几个府也不算太复杂的事情。仁武朝之后,中央衙门的事情越来越多,南北直隶的这批直辖府就慢慢成了包袱了。到了泰平朝末期,撤藩设省改革开始之后,南北直隶就显得更加沉重了,以及有不止一个官员提过或明或暗的设省设想。比如说任命固定的巡抚或者总督,到地方上去直接管理南北直隶的大部分行政事务,不再直接交给中央衙署各部。但是皇帝一直都没有回应,没想到现在直接一步到位了,要直接设省了。吏部尚书汪廷珍早有准备,听到皇帝的话停了,就马上顺着皇帝的问题往下说:“臣以为,可以参考南直隶设省,同样可以参考唐代的命名,直接用淮南省。”然后卢荫溥马上站出来针锋相对的索:“臣以为不妥,唐代的淮南道辖区都在淮河以南,大江以北。“而我大明的南直隶的精华地区,苏州、常州、松江等地,都在大江以南。“所以微臣愚见,南直隶设省自后,用江南省称呼更加合适。”汪廷珍也不甘示弱,马上在此顶了回去:“南直隶精华都在长江以南?凤阳可是在长江以北!”清朝在明朝的南直隶取的名字是江南省,可能就是因为到了清朝的时候,凤阳这个地方在不在长江以北已经没意义了。不过这种争论其实是在引导讨论方向。不去讨论设省本身的问题了,直接把设省作为讨论的前提,去讨论其实没多重要的南直隶省的命名问题。不过这种引导其实没有必要,南北直隶设省是顺应潮流,而且朱简炎也乾纲独断了,下面臣子们不会故意给现代的皇帝找茬的。朱简炎挥了挥手,制止了这俩人没意义的斗嘴,看向了马上六十岁的礼部尚书黄钺:“这种事情黄卿不发表一下看法吗?”黄钺听到点明,马上站起来躬身索:“老臣以为,江南和淮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都有不够妥帖之处、“臣的想法是,不如两相折中,叫江淮省,或者江河省。“盖因现在淮河与黄河,其实可以算是一条河。”现在的黄河仍然是夺淮入海状态。在原本的历史上,黄河在1855年再次决口改道,逐步进入了后世黄河的入海河道。在这个世界,由于大明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统筹管理和工程建设能力相比封建王朝时代空前强大了很多倍。对于黄河和淮河流域的持续治理,已经将两条河现有的河道控制住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黄河已经不可能按照历史轨迹,在几十年后改到北方的河道了。所以现在黄河和淮河可以算是一条河。所以黄钺折中之后,给了两个候选项,江淮和江河。朱简炎听了黄钺这个和稀泥的说法,直接笑着说:“大家果然都是喜欢折中的,那就叫江淮省吧。“那边自古以来就是淮河流域,黄河虽大却是个外来户。“河北省府衙署直接驻京师,江淮省府衙署也直接。”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没有官员出来质疑江淮省是不是太大太强了,是不是应该把它拆成两个省之类的话题。现在朝廷已经管不过来了,目前的主流意见就是合并布政使司,减少下级机构。江淮省难管一点,也比拆成两个好管。因为难管,所以把三司衙门直接放在应天府和顺天府,放在眼皮子低下。现在应天府仍然具有大明都城的地位,也是事实上的大明本土南方的经济中心。南北直隶设省的问题基本确定了,朱简炎就顺着这个方向把大域改革正式抛了出来:“为了解决省份太多,管理压力过大的问题,朕准备在南洋地区做一个试点。“将南洋和天南两块地方,合并设置为一个新的大规模行政级别,名称暂定为大域。“大域的衙署框架结构,可以参考曾经的三司和巡按御史体系设立。“设立大域自后,朝廷各部不再直接与南洋和天南各省的三司衙门对接,而是对接统一的南洋大域的分管官员。“如果这个方案可行,就逐步在全大明推广,将所有海外省份,整合为九个左右的大域。“同时调整本土省份,选出一部分来由中央衙署直辖,相当于曾经的南北直隶。“这件事情不是一朝一夕的能完成的,大家可以现在开始构思和讨论,积极建言献策。”大域的事情被抛出来了,却没有现场开始讨论。今天就是先给官员们打个预防针,给还没有得到消息的官员时间去思考。至少在明天早朝以后再开始正式的讨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面,朱简炎在内阁的大学士们的协助下,逐步确定了中央衙署调整方案和九卿设立的规划。同时在外朝的官员们的配合下,开始推动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改革。南北直隶设省定名自后,其他省份也开始正式改名。官方公文称呼的等处地方、布政使司、三司之类的称呼替换成省名。然后开始讨论和确定朝廷直辖省份的范围,同时对现有的省份的区划做小规模的调整。这是一个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的问题。最传统的两京十三省,河北、淮海,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等地肯定是要朝廷直辖的,这一点所有人都没有疑问。但是对省份之间的区划调整,以及其他的省份是否直辖,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想法了。福建省是否要合并刚设立没几年的海东布政使司,也就是东宁岛和琉球群岛。广西省是否要合并交趾布政使司?甚至是否要继续合并澜沧和真腊布政使司?仁武朝以后是设立的辽东布政使司是否并入山东省?在两京十三省的时代,辽东只有都指挥使司,负责管理当地的卫所驻军。辽东民政长期由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代管,所以说辽东归山东也没问题。在此自后,在辽东布政使司以东,朝鲜半岛北部和鲸海沿岸的乐浪布政使司,苦兀岛以及周边的苦兀布政使司,以及更北部的混同江黑水布政使司,是否要列为直辖?更东部的朝鲜、日本的六个布政使是否合并,南方的缅甸、暹罗等布政使司是否也要继续合并,是否也要直辖?西北的漠北、西疆、雪域是否要直辖?直辖的省份多了,相当于朝廷中央衙署要直接面对的下级机构更多。直辖省份少了,可能会导致大明本土核心力量的衰弱。在这种问题上应该如何抉择?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