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 意大利新工人文学

西北偏北,兰大为美

方明华这是第二次来兰大。

上一次1981年,跟着吴天民去甘省民勤拍摄《隐入尘烟》,中途为了写一篇文学理论文章,专程来兰大查阅资料,后来受当时的中文系主任柯杨的邀请,讲了名为《意识流前生今世以及在国内的发展史》的文学讲座。

转眼十八年过去了。

这所学校看上去和以前变化不是很大,只是多了一些现代化建筑,老旧校舍有些已经消失不见。

但积石堂还在。

作为兰大本部图书馆,见证了兰大百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可令人遗憾的是,这所学校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一所985,在西北地区还是非常有名气。

就譬如眼前这座图书馆,里面典藏书籍丰富,而且已经提供上网功能。

方明华在图书馆呆了三天,查阅了大量资料。

虽然“私人化”写作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在文坛上出现的,但其源流追溯于它们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私。

“私”是日本近代的一种特殊形。它以作家身边的事情或亲身经历作为创作题材,大胆地描写灵与肉的冲突。提起中国现代文坛的“私”,典型作家就是郁达夫。

这个时代,网络管理还没有那么严格,去外网访问相对还方便,方明华又看了些别的文学理论流派,如现在国内正在盛行的新现实主义写作。

文学讲座是在5月29周六下午举行,雷达提前来到二招,陪方明华一同过去。

时间还早,两人在房间闲聊。

“张平的讲座怎么样?”方明华随意问道。

“挺受欢迎的,不过有的学生问的问题过于尖锐,张平有点难以招架。在大学讲座就这样,肚子里没点货,很容易被学生们“群殴”

“什么问题?”方明华好奇问道。

“主要还是针对他获奖,中文系那帮博士生们批评他的可读性有余,文学性不足。”

哦.

其实这也是现在文坛上流行的新现实主义的诟病,好看是好看,但却逐渐暴露出不足:改革者描写成‘铁腕人物’、‘青天’的典型,《抉择》中的主人公李高成就有这种倾向,这也是外界所不看好的主要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平是位优秀的作家,但文学理论并不算深厚,这是他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没有系统接受教育有关系。

否则也不会被现在这帮硕士生博士生一套套理论吓到。

“明华,张平的遭遇你不会出现,那帮学生,说不过你。”雷达最后笑道。

卧槽

这是夸我还是损我。

下午两点半,讲座准时在兰大闻欣堂举行,文学院主任先是做了介绍,礼堂里发出热烈的掌声。

方明华今天讲座的题目叫《日本私与中国私人化写作》,方明华先是讲解了两者之间的渊源,然后现在流行的私人化写作特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