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望于所有人都是圣人,这很难。至少我就承认自己做不到,饿极了我真的可能想法设法的偷些吃的,至少不让自己饿死。”
梁三平的话,让在场之人传出一阵笑声。而梁三平则是笑着继续道:“我现在做的,便是尽量的先让我身边的人、那些我可以帮助到的人。富裕起来,至少能够吃饱、能穿暖。”
“我觉得先如此,然后再谈信仰的问题。光有信仰,却吃不饱腹。这肯定是不对头的,这也肯定不是我们坚持的主义。”
“中国古代还有个故事,叫‘南橘北枳’。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里面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这个故事是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它们叶子相似,但果实味道却完全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个地方水土不一样。”
顿了顿,梁三平对着两位专家道:“您二位当年来到了中国,看到了我们和国府的斗争。但您二位不知道有没有发现,我们和国府的斗争与当时苏联和沙皇的斗争是完全不一样的。”
“苏联方面,是基于军队、工人为基础。发动的城市斗争。而我们的斗争,则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地区、广大的农民群体中间宣传我们的信仰。最终完成了斗争,取得了胜利。”
“南橘北枳,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不能照搬任何的书本上的、曾经成功的意见,不做修改就盲目使用。因为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当地的人文、当地的传统,来进行我们的斗争。”
“从前我们就吃过这个亏,盲目的发动斗争、盲目的在中国本来就不多的城市里斗争。这让我们吃了很大的亏,后来我们更正了。然后因地制宜的施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才最终取得了后来的成功。”
显然,杨早和韩春已经被梁三平的话语吸引住了。却见他们竟然掏出自己的笔记本和笔来,准备把梁三平说的话记录下来。
事实上,这两位老人一直很是疑惑。他们觉得,自己来到了中国是为了自己的信仰。但现在可以见到的是,自己的信仰似乎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
这让他们自己一度怀疑,自己的信仰是不是不在了。但今天梁三平的话,让他们觉得耳目一新。
“我认为,我们的信仰也是如此。我们信仰的根本是什么?!肯定不是贫穷,是所有人都劳有所得、所有剥削都被消灭。”
“对此,我们一直在努力。但一直以来,我们的努力似乎成效不大。我们的信仰绝对不是让老百姓穷,既然不是而老百姓又一直穷。那就说明,我们的做事方式有问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